悲情城市
文/何奇阳
(作者介绍:何奇阳,资深媒体人,文化学者)
新冠病毒疫情弥漫的上海,一切都停顿下来。身处高危之地,人人只有关心面包和蔬菜,当下的主义是生活。我沉默着,悲悯着,不再言语志气如江海。
人本是群体生存,紧急状态下,阻断人与人交流,非常惆怅。疫情肆虐的时代,自媒体泛滥的时代,与其开导他人,不如内修,力量潜伏下来。
北京熟人发来电子版《“四人帮”上海余党覆灭记》,这本书早就知道,这个时间点阅读与上海有关的历史,特别有意思。浏览后,发现青面獠牙的坏分子,时代风暴里,智商不过尔尔,余党们束手就擒。
历史长河里,一晃四十六年,上海又被另一类恶魔侵略,这个春天,上海成为流泪的城市。命运总是闹腾众生,居住在上海的人们网上抢菜,成为日复一日的常态。我祈祷着,病毒如当年的“四害”,北京一挥手,立刻远遁。
疫情下的上海,至暗混乱时刻已经熬过,各方支援进行时。
好友红,贵为上海人大代表,每次通话,我们都赞叹中央政府的英明:一声令下,该动的立刻动了起来——医护人员立刻从四面八方赶赴上海,救援救灾;该静的立刻静了下去——企业停产,学校停课,老百姓停止了走动……人们呆在家里,社区里的一些人负责购买食物和其他东西。小区居民的生活,全凭勤劳勇敢无畏的街道工作人员、医护人员和志愿者,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在如此特殊的时期,维持着正常的秩序。上海百姓可敬可爱!一切努力,只为一个目的 活下去才是真正的人权。
封城是一个悲伤的话题,五湖四海的好友发来微信关怀,感受着友谊,体会到温暖。我固执地微信只回短短一个词语“感恩”,一句话“我和家人很好”,不再渲染情感。时代的洪流下,个体是渺小的,无力感充溢胸腔,只要这一路上有爱,家人和知心朋友陪伴,其他都是尘埃。
躲在家中已整整三周了,我又翻阅《易道》,忽然对伟大人物和历史事件,醍醐灌顶。红朝是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,得民心不如将帅的忠诚。军心一旦皈依,人民的精神就服帖,得江山者得民心。
在这个特殊时期,研究周文王给我带来思想的碰撞,想来精神的健康至少跟身体的健康同样重要。我微信发给我的弟子们:姬昌是一个有志于夺取天下的政治枭雄,在逆境中窥测时机和自我激励,他演“周易”,有些言辞只是权术常识。不要把姬昌想象成神,高不可攀。他的立身行事谋略是:“初九,力量还在潜伏之际,不要轻举妄动。九二,力量稍有积蓄了,可以与他人接触了。九三,力量有所壮大,但还得时刻小心。只要保持警觉,就算碰到什么障碍,也不会出错。九四,力量已经足够,只要时机得当,伺机出击,不会失手。九五,大功告成,统率群雄,众人朝拜。上九,小心物极必反,由盛及衰。用九,在没人可以号令天下的时刻,横空出世,志在必得。 ”
疫情会来来去去,一切最终都会平静下来。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,愚蠢和无知才是世界上最不可战胜的病毒。
小区旁边市民种的油菜花开了,依然那么金灿灿的。蜜蜂闻香而动,嗡嗡地飞着,即便我足不出户,只能站在窗口远眺,也让我愉悦。